● 危伟汉表示,作为深中通道在珠江西岸的登陆点,中山打造沿海经济带枢纽城市,是建设省委赋予中山“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支撑点、沿海经济带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一极”三个定位的应有之义。赖泽华说。
中山建安2020年01月17日讯--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中山代表团继续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并举行媒体开放日活动。省人大代表、市委书记赖泽华,省人大代表、市长危伟汉,分别就中山重振虎威、经济稳增长、打造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创新型城市等话题接受中央、省级媒体采访。省人大代表、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吴钢运参加审议。市领导黄远通、冯煜荣列席。
抢抓五年窗口期做好“融”的大文章
南方日报记者:中山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发出“重振虎威、加快高质量崛起”动员令,是基于怎样的考虑提出、又将如何推进?
● 赖泽华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山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杀出一条血路”,成为世人瞩目的“广东四小虎”之一。但经过多年发展,现在也遇到了“成长中的烦恼”。近年经济指标下行,面临土地碎片、产业升级、交通瓶颈、队伍建设等“四个之困”。
面对存在问题,我们不能沉浸在历史的功劳簿上,继续孤芳自赏;不能亦步亦趋、原地踏步,甘做温水里的青蛙。
● 赖泽华说,市委、市政府发出“重振虎威、加快高质量崛起”的动员令,就是要积极回应全市求变、求突破、求发展的强烈意愿,最大限度凝聚智慧力量,群策群力破解发展困局。
● 赖泽华强调,要以思想大解放引领大发展。区域之间,既有城市群之间的竞争,也有城市之间的竞合。中山要在大湾区“9+2”城市群这个“国家队”中,找准定位、理清思路、扬长补短、错位发展、发挥优势。要做好“融”的大文章,以思想融入引领全方位融入,实现与湾区城市的思想观念融通、营商规则融通、交通产业融通,在全市形成敢闯敢试、真抓实干、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以此带动整个中山的大发展。
要以大格局拓展新空间。当前宏观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向中高速,并在未来的长期走势可能逐步趋于平缓。未来五年将基本决定中山在区域经济版图中的地位,可以说是“五年定百年”。必须抢抓“双区驱动”战略实施和深中通道建设的黄金期、窗口期、机遇期,按照省委赋予的“三个定位”要求,树立湾区视野、湾区思维,跟上时代步伐,努力闯出新路,开创发展新格局。要以大交通构建新枢纽。从现在起到2024年投入1500亿元,推动城市发展“东融、西拓、北接、南联、中优”,构建高铁、地铁、高速、快线、轨道、港口等无缝对接的综合性、立体化、便捷式快速交通网,打造大湾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重点推进与广州、深圳等大湾区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的互联互通。要以大平台激发新动能。坚持世界眼光、湾区视野,高起点、高标准打造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岐江新城三核鼎立的重大发展平台,推动翠亨新区争创国家级新区,推动创新资源向东部环湾片区集聚,打造承接东岸科技创新和产业溢出的核心平台。要以大产业带动新经济。积极谋划打造东部环湾创新发展带和西部优势产业升级带,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推动家电、五金、灯饰等传统优势产业价值链延伸和智能化升级。坚定制造业立市不动摇,坚决防止房地产挤占工业发展空间。要以大民生提升幸福感。大力发展教育、医疗等普惠民生,开展黑臭水体整治、乡村“五大美丽行动”等,推动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实现质的提升。
羊城晚报记者:在“双区驱动”背景下,中山将如何下好“交通先手棋”,充分利用深中通道重大利好,打造沿海经济带的枢纽城市?● 危伟汉表示,作为深中通道在珠江西岸的登陆点,中山打造沿海经济带枢纽城市,是建设省委赋予中山“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支撑点、沿海经济带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一极”三个定位的应有之义。接下来中山将充分利用区位优势,联动珠江东、西岸城市谋划打造系统科学的现代化交通体系。
● 危伟汉说,从基础条件上看,中山地处大湾区腹地,是珠三角核心区与沿海经济带的交汇之地,位于前海、南沙和横琴三大自贸片区的中心,通过深中通道20分钟直达深圳前海,
可以说,中山在大湾区中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具备打造沿海经济带枢纽城市的先天条件。
他透露,中山坚持从“双区”战略的高度,高位谋划推进中山的交通建设,提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西部重要综合交通枢纽”的战略目标,计划以深中通道2024年通车为时间节点,未来4年投入1500亿,推动一批轨道交通、高快速路、港口设施项目建设,全力打好交通建设大会战,实现与珠三角主要城市中心区半小时通勤、港澳1小时互达、粤西地区2小时交通联系。其中,在轨道交通建设方面,中山将致力于打造涵盖国铁干线、城际轨道、城市轨道、枢纽站场的“四位一体”轨道交通体系,加快推动深茂铁路、南沙港铁路、广中珠澳高铁等战略通道建设,同时积极向国家和省争取规划建设深中城际、深南高铁,织密珠江口跨江通道。另一方面,则加快启动城市地铁建设,推动广州地铁18号线、佛山地铁11号线延伸至中山,深入研究深圳地铁引入中山的可行性,同时积极推进珠中江地铁网规划建设,推动大湾区核心城市轨道交通成网化、通勤化、公交化。
在高速路网建设方面,中山正积极构建“四纵六横”“二环十二快”高快速路网,包括加快广中江高速、中开高速、东部外环高速、西环高速、香海大桥等一批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坦洲快线、南朗快线、火炬快线等一批快线工程建设,力争从珠江口东岸过来的车辆,能够较快地分流通过,营造良好的通行条件。
力争2024年前主要经济指标
回到全省中上水平
南方新闻网记者:去年中山主要经济指标下滑比较严重,请问市委、市政府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企稳回升?
● 赖泽华表示,中山去年主要经济指标下滑,必须坚持以辩证思维客观看待。一方面,要看到这些困难问题,不是突发、偶然的,而是诸多原因的结果。主要表现在:土地规划乱象、投资结构不合理、房地产无序发展、项目落地难,等等,需要我们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去攻克。
比如,在治理土地乱象方面,市政府专门研究出台了25项规章制度,促进问题规范化制度化解决;
在防止脱实向虚方面,明确了严控房地产发展的政策导向,推动投资结构回归正轨;
在工业项目落地方面,召开全市工业重点项目建设现场会、增资扩产项目工作推进会等,加快重点项目全面提速。
目前,全市准备开工建设和增资扩产的工业项目350多个,总投资超1000亿元。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产出、后天的效益。另一方面,要看到中山的家底还在,经济基本面比较好。全市规模超百亿元企业8家,超10亿元企业63家,超亿元企业834家,规上工业企业3436家,市场经济主体42万户。
从去年第三季度开始,经济开始呈现企稳回升迹象,银行贷款、工业用电量、全社会用电量都明显向好。特别是企业发展信心得到提振,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前来洽谈合作,市内龙头企业纷纷表态扎根中山发展。
赖泽华表示,中山将依托现有产业基础,迎难而上、奋力赶超,不断激发新动能新活力,力争到2024年,努力形成1个5000亿(智能家居)、1个3000亿(电子信息)、1个2000亿(装备制造)、1个1000亿(健康医药)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企业突破4000家(其中规上企业占比超过60%),以现有的产业转型升级为基础,盘活存量、拓展增量,并以新业态、新经济等共同支撑高质量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必然经历阵痛,扭转经济下行的趋势也需要一个过程。但只要我们有恒心、有耐心、有定力,一步一个脚印,持之以恒抓下去,不断积小胜为大胜,中山一定可以重塑当年的辉煌,重振当年的虎威,在湾区时代作出中山的应有贡献!”赖泽华说。
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城市
新华网记者:中山在谋划发展蓝图时多次提到要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的城市,对此,中山将依托什么来打造,具体抓手是什么?
“有新楼,更要有新城。”
●危伟汉表示,在“双区驱动”战略背景下,中山提出了新的城市定位——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城市。
随着未来深中通道这一战略通道打通,中山作为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重要载体的优势将进一步凸显。主动对接深圳的“西协”战略,中山正在推进“东进”战略,比如正在积极规划建设的深圳—中山产业拓展走廊,通过加强与深圳在规划衔接、交通互联、创新引领、产业共兴、公共服务共享等方面的合作,在全力支持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同时,推动中山高质量发展。另外,为推动建设珠江口西岸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中山已规划500多平方公里范围的片区,打造承接高端产业发展的新平台。在东部,中山还把翠亨新区打造成为中山参与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危伟汉表示,目前中山正大力推进翠亨科学城、湾区国际医疗城、湾区国际设计港、湾区国际创新园、中科院药物创新研究院华南分院等平台项目建设,全面对接穗深港、穗珠澳创新走廊,高位谋划建设“深中创新轴”;在城区,则以岐江新城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强心战略”,打造成城市未来的新客厅,形成与翠亨新区滨海新城“双星闪耀”的生动格局。此外,中山还将在人文环境提升上下功夫,将孙中山文化的弘扬提升到新高度。“打造一个年轻人创业就业的好环境,也要为他们的文化生活着想,让他们喜欢中山、扎根中山。”危伟汉说。